☆55.第五十五章悄然離去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五十五章 悄然離去
城的失落,不因血戰,而在無刃棄之。僅一夜之間,是政之過,還是民之幸?
據悉,省府長官公署的撤退公事是在午夜時分電告,又由縣府即刻下達執行的。一時間,先前準備好的軍用卡車,騾馬大車,以及大小機關雇傭的駝隊、毛驢、洋車、獨輪車等,借助於社會的一切之必要交通運輸工具,出西城門,經懷仁縣境,一路南逃去了。
事後,有戰時旅行記者發文稱:棄城南退是早有預見的。城,無險可守。
有序的撤退並沒有放棄此前因開倉放糧,一元一袋引起踩踏傷人風波的彌補,將糧庫剩餘的陳糧及時處理。這一修正,士兵在夜深人靜的街巷作業,按院門牌立於街門一角兒,一院一袋,無以薄厚。
開倉放糧非政府履約的災年賑濟,而是迫於日軍的臨近,將這批存儲於縣城東糧庫的軍用補給又來不及轉運,接令就地變現或放糧於民。
下半夜,政府的悄然撤退,讓這個緊張了些時日的縣城突然間消停下來。如一出缺了靈魂的新編地方歷史戲,算不上全本,只是一出,其結局——剛走了臺,還沒有亮相,最多是熱場,就草草卸妝走人。那些跟著曾經熱鬧過的戲迷,原以為自己也是戲的一份子,雖不是主角兒,也算個跑龍套的。場一撤,才明白自己不過是一介買了門票,付了錢的主兒。戲沒看成,銀子到先扔出去不少。
此前,國共要人***、彭德懷和傅作義及閻錫山部下的將軍,齊聚邊城於城東的一個村莊會商,城之安危在此一議。
縣城,平靜如初。
國人之命運,這一從民國初建以來就有的命題,一直延續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角逐,甚至不惜以腳說話的方式走到今天,依然未決。本是民國,卻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共識和一統。一國三公。
蔣委員長的抗日盤算,有著自己的如意。和日本人對峙,以盾對矛,顯然不是明智的主張,任何時候得先保存些實力才是最主要的。退一步講,讓出些地盤,以時間換空間,積蓄力量,再作打算。“以空間換時間,以小勝集大勝”,一個“棄”和“引”的戰略,北守東放。正面硬拼絕對是敗筆,避其鋒芒,學會迂回乃兵家之道。另一,輿論很重要。以筆伐宼,喚醒民眾,不失為上策,同時也是日後借媒介說事的實例。惟政者多有此一舉,以備為史上的漂白佐證。如果把家當拼沒了,蔣的天下就完了。這是外患,還有內憂。有關社稷民主的持續,而反政府的力量一直在膨脹,這是蔣的心病。
自打以一國之元首從蘇俄訪問歸來,消滅異黨的謀略是鐵了心的。俄國人的社會主義道路,其模式不適合中國的國情。如果走了俄國人的道路,一個“專制”和“恐怖”的中國與“三民主義”的政治之問“是根本不能兼容的。”
在世界諸國,以暴力革命共產象征的共產黨組織成為政府合剿的對象。紅色正逆行一步步發展,蔓延,如星星之火。在吾國,在共產國際聯盟的最初領導下,作為支部,一顆紅色的種子,適逢春播、夏鋤、秋收,雖遭嚴寒,卻如紅梅北傲南俏。
蔣先生害怕自己的未來,內心的獨白鮮為人知。以前走的是剿共,削蕃,坐實自我,成就三民主義之路。現在,國難當頭,又深陷於讓人連牽帶踹趕著走的自咎,疲憊而困惑。由此,不得已,一家之主的算盤開始撥珠加減。加的是人氣—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;減的是地盤——誘敵深入。不得不做戰略轉移,踐行持久戰,這許是一步不錯的棋局。結果,以後歐洲的戰事爆發,一切都顯得晚了。
晉,一省之別稱。從周朝諸侯建國伊始,在這片富庶多變的土地上,既生智,也生愚,少有明白做人做事的賢達。春秋五霸,惟晉因內亂而致政亡。子曰:“吾其亡乎,失其度矣。”一生布道周游列國推銷自我的孔子,赴晉未入,撥轅轉輦,拂袖而去,足見晉人的仁德失喪。
晉的邊城撥珠加減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侍弄的。撥的不如意,淪為敗筆。
大會戰就是一例。閻的大會戰搞的轟轟烈烈,盤子之大,戰線之長,比較空前。從一開始的謀劃就顯得非常好玩兒,一味罔顧於軍事上的機密,居然演練的連三歲的稚童也略知一二。
有一句話,兵行詭道是正道,文走曲徑是坦途。這樣大的動作無遮無攔,無疑是個架子,是擺給別人看的。智謀不淺。豈料,日本人拐了一個彎兒,沒有按照閻的布局出棋,向南打去。閻損失了一個團,大會戰就此結束。
早年從日本回來的那些革命者,都喜歡張揚。借著宋教仁被刺的理由,對袁進行討伐。但做事過於明白,如太陽底下的張榜議事。到最後還是敗了,敗的還很慘。連孫中山都跑到了日本。
也許正是這一大手筆的流產,事後驗證,讓縣及周邊免於戰火炮擊帶來的生靈塗炭和血染一城。換一角度講,舍一城一池的擁有,免於血腥,靜心一想,對民眾不啻是一件幸事。
任何一次大的舉動,總離不開民眾的參與。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這是主題。
學生,無疑成了代言人。
主題需要造勢,越空前越好,以此喚醒民眾的意識。於是滿大街的應景,標語非紅即綠,演說隨處可見,救國圖存的熱烈如火如荼。“同胞們,兄弟姐妹們……”開場白都是這樣的書信語,無一例外的是將語音提高到一個聲討的高度,再加上肢體語言的手勢助威,有橫空出世之力。
語音和肢體的結合可以造勢。勢是什麽,碰爛一個世界的於無聲處,乃正義的宣言,力的象征。造勢的形成,渲染的力度不斷攀越,有時趨向瘋狂的一面。流血權當是人生重走一回路。之後,人越聚越多,再陳述事因。中間和結尾多是喊出些個空洞的口號,不痛不癢。以“打倒”鏈接,打倒什麽,多半是個泛指。於是群情漸入激昂,直至熱血沸騰有餘。集會的場面經過一番簡單的布道後迅速升華,或湧向政府所在之地,或游行示威於街頭,將民主自由之風的圖景現於一街一市一偶;有時還會產生些過激的行為,摔個盤子或打個碗之類的渲洩。游戲的饑餓,多起於革命前夜的自白。事件的發端,最初只局限於京津滬廣等諸城,之後遍及全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城的失落,不因血戰,而在無刃棄之。僅一夜之間,是政之過,還是民之幸?
據悉,省府長官公署的撤退公事是在午夜時分電告,又由縣府即刻下達執行的。一時間,先前準備好的軍用卡車,騾馬大車,以及大小機關雇傭的駝隊、毛驢、洋車、獨輪車等,借助於社會的一切之必要交通運輸工具,出西城門,經懷仁縣境,一路南逃去了。
事後,有戰時旅行記者發文稱:棄城南退是早有預見的。城,無險可守。
有序的撤退並沒有放棄此前因開倉放糧,一元一袋引起踩踏傷人風波的彌補,將糧庫剩餘的陳糧及時處理。這一修正,士兵在夜深人靜的街巷作業,按院門牌立於街門一角兒,一院一袋,無以薄厚。
開倉放糧非政府履約的災年賑濟,而是迫於日軍的臨近,將這批存儲於縣城東糧庫的軍用補給又來不及轉運,接令就地變現或放糧於民。
下半夜,政府的悄然撤退,讓這個緊張了些時日的縣城突然間消停下來。如一出缺了靈魂的新編地方歷史戲,算不上全本,只是一出,其結局——剛走了臺,還沒有亮相,最多是熱場,就草草卸妝走人。那些跟著曾經熱鬧過的戲迷,原以為自己也是戲的一份子,雖不是主角兒,也算個跑龍套的。場一撤,才明白自己不過是一介買了門票,付了錢的主兒。戲沒看成,銀子到先扔出去不少。
此前,國共要人***、彭德懷和傅作義及閻錫山部下的將軍,齊聚邊城於城東的一個村莊會商,城之安危在此一議。
縣城,平靜如初。
國人之命運,這一從民國初建以來就有的命題,一直延續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角逐,甚至不惜以腳說話的方式走到今天,依然未決。本是民國,卻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共識和一統。一國三公。
蔣委員長的抗日盤算,有著自己的如意。和日本人對峙,以盾對矛,顯然不是明智的主張,任何時候得先保存些實力才是最主要的。退一步講,讓出些地盤,以時間換空間,積蓄力量,再作打算。“以空間換時間,以小勝集大勝”,一個“棄”和“引”的戰略,北守東放。正面硬拼絕對是敗筆,避其鋒芒,學會迂回乃兵家之道。另一,輿論很重要。以筆伐宼,喚醒民眾,不失為上策,同時也是日後借媒介說事的實例。惟政者多有此一舉,以備為史上的漂白佐證。如果把家當拼沒了,蔣的天下就完了。這是外患,還有內憂。有關社稷民主的持續,而反政府的力量一直在膨脹,這是蔣的心病。
自打以一國之元首從蘇俄訪問歸來,消滅異黨的謀略是鐵了心的。俄國人的社會主義道路,其模式不適合中國的國情。如果走了俄國人的道路,一個“專制”和“恐怖”的中國與“三民主義”的政治之問“是根本不能兼容的。”
在世界諸國,以暴力革命共產象征的共產黨組織成為政府合剿的對象。紅色正逆行一步步發展,蔓延,如星星之火。在吾國,在共產國際聯盟的最初領導下,作為支部,一顆紅色的種子,適逢春播、夏鋤、秋收,雖遭嚴寒,卻如紅梅北傲南俏。
蔣先生害怕自己的未來,內心的獨白鮮為人知。以前走的是剿共,削蕃,坐實自我,成就三民主義之路。現在,國難當頭,又深陷於讓人連牽帶踹趕著走的自咎,疲憊而困惑。由此,不得已,一家之主的算盤開始撥珠加減。加的是人氣—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;減的是地盤——誘敵深入。不得不做戰略轉移,踐行持久戰,這許是一步不錯的棋局。結果,以後歐洲的戰事爆發,一切都顯得晚了。
晉,一省之別稱。從周朝諸侯建國伊始,在這片富庶多變的土地上,既生智,也生愚,少有明白做人做事的賢達。春秋五霸,惟晉因內亂而致政亡。子曰:“吾其亡乎,失其度矣。”一生布道周游列國推銷自我的孔子,赴晉未入,撥轅轉輦,拂袖而去,足見晉人的仁德失喪。
晉的邊城撥珠加減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侍弄的。撥的不如意,淪為敗筆。
大會戰就是一例。閻的大會戰搞的轟轟烈烈,盤子之大,戰線之長,比較空前。從一開始的謀劃就顯得非常好玩兒,一味罔顧於軍事上的機密,居然演練的連三歲的稚童也略知一二。
有一句話,兵行詭道是正道,文走曲徑是坦途。這樣大的動作無遮無攔,無疑是個架子,是擺給別人看的。智謀不淺。豈料,日本人拐了一個彎兒,沒有按照閻的布局出棋,向南打去。閻損失了一個團,大會戰就此結束。
早年從日本回來的那些革命者,都喜歡張揚。借著宋教仁被刺的理由,對袁進行討伐。但做事過於明白,如太陽底下的張榜議事。到最後還是敗了,敗的還很慘。連孫中山都跑到了日本。
也許正是這一大手筆的流產,事後驗證,讓縣及周邊免於戰火炮擊帶來的生靈塗炭和血染一城。換一角度講,舍一城一池的擁有,免於血腥,靜心一想,對民眾不啻是一件幸事。
任何一次大的舉動,總離不開民眾的參與。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這是主題。
學生,無疑成了代言人。
主題需要造勢,越空前越好,以此喚醒民眾的意識。於是滿大街的應景,標語非紅即綠,演說隨處可見,救國圖存的熱烈如火如荼。“同胞們,兄弟姐妹們……”開場白都是這樣的書信語,無一例外的是將語音提高到一個聲討的高度,再加上肢體語言的手勢助威,有橫空出世之力。
語音和肢體的結合可以造勢。勢是什麽,碰爛一個世界的於無聲處,乃正義的宣言,力的象征。造勢的形成,渲染的力度不斷攀越,有時趨向瘋狂的一面。流血權當是人生重走一回路。之後,人越聚越多,再陳述事因。中間和結尾多是喊出些個空洞的口號,不痛不癢。以“打倒”鏈接,打倒什麽,多半是個泛指。於是群情漸入激昂,直至熱血沸騰有餘。集會的場面經過一番簡單的布道後迅速升華,或湧向政府所在之地,或游行示威於街頭,將民主自由之風的圖景現於一街一市一偶;有時還會產生些過激的行為,摔個盤子或打個碗之類的渲洩。游戲的饑餓,多起於革命前夜的自白。事件的發端,最初只局限於京津滬廣等諸城,之後遍及全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